城乡公益性公墓


城乡公益性公墓——兜底民生的“生命驿站”

​核心观点​​:公益性公墓是保障“逝有所安”的民生工程,重点解决农村散埋乱葬与城市低收入群体“安葬贵”问题。2025年,全国已建成城乡公益性公墓2.8万处(覆盖95%的乡镇),平均每处服务人口1.2万人,墓穴均价仅为经营性公墓的1/5。

江陵县作为全国殡葬改革试点,通过“规划引领+财政补贴”模式(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),建成仙鹤人文纪念园等5处公益性公墓,严格执行“占地小(单墓≤0.25平方米)、碑卧倒(厚度≤5厘米)、绿化好(绿化率≥70%)”标准,墓穴构造采用预制成型结构(降低成本),较传统公墓节约石材40%以上。2023年起,该县推行“遗体火化、运输、骨灰寄存”基本殡葬服务全民免费(全年免除2655具,节约群众支出338万元)。

​服务创新​​:公益性公墓不仅提供低价安葬,更注重“人文关怀”——沈阳龙福山墓园设置“回民区、花坛葬、树葬区”等特色区域,满足多元需求;江陵县在公墓周边配套建设“孝道文化长廊”(展示传统殡葬礼仪)、“生态种植基地”(销售祭祀菊花,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/年);部分公墓开通“代祭扫”服务(春节、清明期间由工作人员擦拭墓碑、敬献鲜花),解决异地务工人员祭扫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