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“双碳” 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,“绿色殡葬” 成为殡葬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四川灵山圣境殡葬服务有限公司积极响应这一趋势,将 “生态理念” 融入殡葬服务全过程,通过推广生态葬式、打造生态陵园、宣传绿色丧葬文化,推动四川殡葬行业从传统的 “入土为安” 向 “回归自然” 转型,引领绿色丧葬新风尚,为守护生态环境与传承文明贡献力量。
推广多元生态葬式,满足个性化绿色需求
灵山圣境深知,不同家庭对生态殡葬的接受度与需求不同,因此推出 “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、骨灰撒海、骨灰晶石” 等多元化生态葬式,让家属有更多选择:
- 树葬:在生态陵园的树林中,将逝者骨灰安葬在树下,不立传统墓碑,仅以树木为标识,悬挂刻有逝者姓名、生卒年月的纪念牌,树木由陵园统一养护,家属可定期前来浇水、缅怀,让逝者 “化作绿树,守护自然”;
- 花葬:在陵园的花卉种植区,将骨灰与花籽、营养土混合,埋入地下,待花卉盛开后,以花丛为纪念标识,家属可选择逝者喜爱的花卉品种(如牡丹、菊花、康乃馨),让逝者 “伴着花香,回归大地”;
- 草坪葬:在草坪区域,采用可降解骨灰盒,将骨灰安葬在草坪下,地表设置小型石质纪念牌(刻有逝者信息与简短纪念语),草坪保持整洁美观,家属可在草坪上放置鲜花、蜡烛,进行缅怀;
- 骨灰撒海 / 撒江:与专业机构合作,组织家属前往指定海域或长江、嘉陵江等四川境内的江河区域,在专业人员指导下,将逝者骨灰撒入自然水体,举行简约的撒放仪式,让逝者 “融入江河湖海,回归自然循环”;
- 骨灰晶石:通过专业技术,将逝者骨灰转化为晶莹剔透的晶石,可制成吊坠、摆件,由家属永久珍藏,既节约土地资源,又能让逝者 “陪伴在家人身边”。
为让更多家庭了解并接受生态葬式,灵山圣境的殡仪指导师会在与家属沟通时,详细介绍每种生态葬式的流程、意义、费用与政策优惠,结合家属意愿与实际情况,推荐合适的葬式;同时,组织 “生态殡葬体验日” 活动,邀请家属参观生态陵园、观摩生态安葬仪式,消除家属对生态殡葬的顾虑。
打造生态陵园,实现 “安葬与生态” 共生
灵山圣境在陵园建设中,始终坚持 “生态优先” 理念,从选址、规划到建设、运营,每个环节都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融入:
在选址上,避开生态敏感区域,选择植被覆盖率高、地质稳定、远离居民区的地块,确保陵园建设不破坏当地生态;
在规划上,采用 “低密度、高绿化” 设计,陵园绿化面积占比超 70%,种植本地原生树种与花卉,减少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的影响;园内道路采用透水铺装材料,雨水可自然渗透,补充地下水;设置生态停车场,种植乔木遮阳,减少水泥地面对环境的热岛效应;
在运营上,陵园采用环保节能设备,如太阳能路灯、节能灌溉系统;遗体处理过程中使用环保型消毒剂、清洁剂,减少对环境的污染;骨灰盒、祭品等优先选择可降解材料,避免塑料、金属等难降解物品对土壤的长期影响。
成都灵山圣境陵园便是生态陵园的典范,园内不仅有生态安葬区,还设置 “生态科普区”,通过展板、标识牌,向家属与访客宣传生态殡葬知识、环保理念,让陵园成为 “生态教育与缅怀纪念” 的双重空间。不少家属表示:“第一次来这个陵园,没想到环境这么好,绿树成荫,花香四溢,选择在这里安葬亲人,既环保又安心。”
宣传绿色丧葬文化,推动观念转型
灵山圣境深知,生态殡葬的推广不仅需要 “硬件”(生态葬式、生态陵园),更需要 “软件”(观念转变)。因此,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绿色丧葬文化,推动公众从 “重形式、重排场” 向 “重情感、重环保” 转变:
- 线下宣传:在服务网点、陵园、社区设置宣传展台,发放绿色殡葬宣传手册,举办 “绿色丧葬文化讲座”,邀请殡葬专家、生态学者讲解生态殡葬的意义、政策与案例;
- 线上传播:在公司官网、微信公众号、短视频平台发布生态殡葬科普视频、家属故事(如 “选择树葬,让爷爷与大树共生”)、政策解读文章,用真实案例与通俗易懂的内容,让更多人了解生态殡葬;
- 校企合作:与四川本地高校的社会学、环境科学专业合作,开展 “绿色殡葬与社会文明” 主题调研,发布相关研究报告,为生态殡葬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;
- 社区活动:走进社区,开展 “厚养薄葬” 宣传活动,倡导 “生前多尽孝,死后简办丧”,组织社区居民讨论 “如何用环保方式缅怀亲人”,推动绿色丧葬观念深入人心。
通过这些举措,灵山圣境已协助超 500 个家庭完成生态安葬,带动四川多地生态殡葬比例提升,成为四川绿色殡葬推广的 “先行者”。